2025年第29周 - 🎯转了码的刘公子# 本周知识库复盘分析
主要新增/修改内容概览
本周进行了大规模的知识库重构,主要变化包括:
## 1. 目录结构精简
- 将"宇宙概念树"重命名为"概念",减少层级深度
- 删除了1568个文件,清理了82146行内容
- 保留核心框架:项目管理系统、飞轮系统、博客、复盘
## 2. 内容清理
- 删除了大量人文社科类的细碎笔记(英语学习单词辨析、历史人物传记、哲学家介绍等)
- 清理了过时的技术学习笔记(CS224n NLP课程、MIT 6.828等)
- 移除了互联网产品经理相关的零散概念文件
## 3. 发布系统优化
- 多次调整了publish.js和publish.css
- 优化了站点的展示效果
# 知识点与想法的关联分析
# 1. 从百科全书到专注系统
- 原"宇宙概念树"试图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涵盖了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AI的各种知识点
- 重构后更聚焦于[[飞轮系统]]的六大子系统,体现了从"收集"到"应用"的转变
# 2. 项目驱动的知识管理
- [[一切皆项目]]的理念得到强化,保留了进行中的项目([[gin]]、[[托福考到100$]]、[[英语-shadowing 计划$]])
- 删除了大量与当前项目无关的知识碎片
# 3. 从学习到实践的转变
- 删除了大量"学习材料"类笔记(如CS课程笔记),保留了实用的工具和系统类内容
- 体现了从"学生思维"到"实践者思维"的转变
# 复盘与思考
演变洞见:
1. 知识管理的熵增定律:知识库会自然地趋向混乱和臃肿,需要定期做减法
2. 价值密度优于信息数量:删除80000+行内容后,知识库反而更清晰有用
3. 系统化胜过碎片化:飞轮系统的保留说明系统化思考的价值
发现的趋势:
- 从"What"(是什么)转向"How"(怎么做)
- 从"收藏癖"转向"极简主义"
- 从"通识教育"转向"专业深耕"
经典问题变体:
这是信息过载与知识管理的经典问题。解法是采用了"断舍离"的极简主义方法,通过大规模删除来提升信息密度。
待办事项与改进建议
1. 完善保留内容的深度
- 对[[飞轮系统]]的六大子系统进行深入完善
- 为保留的项目建立更详细的进度追踪
2. 建立内容准入标准
- 制定明确的笔记收录标准,避免再次累积无用信息
- 建立定期清理机制(如每季度一次)
3. 强化项目与知识的关联
- 新知识必须关联到具体项目或飞轮系统
- 建立"项目-知识-成果"的闭环
# 提问与下周展望
建议思考的问题:
4. 如何平衡"知识的广度"与"应用的深度"?
5. [[飞轮系统]]中哪个子系统最需要强化?
6. 当前的项目(gin、托福、英语shadowing)如何更好地相互支撑?
下周重点关注:
7. 深化飞轮系统:特别是[[认知系统]]和[[项目系统]]的具体实践方法
8. 项目推进:为三个进行中的项目制定具体的里程碑
9. 输出导向:将知识转化为博客文章或项目成果
# 目录结构优化建议
1. "1 一切皆项目"目录
- 建议增加"模板"子目录,存放项目模板
- 可以考虑按时间线(季度/年度)组织已结项目
- 为每个进行中项目创建标准化的子结构(目标/进度/资源/复盘)
2. "2 第二大脑/1 概念"目录
- 当前结构已经比较清晰,但建议进一步精简
- 可以将"形式科学、数学科学"简化为"技术"
- "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只保留与个人发展直接相关的内容
3. "2 第二大脑/2 飞轮"目录
- 建议为每个子系统创建"理论-实践-工具"的三层结构
- 可以增加"系统间协同"目录,记录不同系统的配合方式
4. 新增建议:
- 创建"0 索引"目录,包含:
- 知识地图(主题索引)
- 项目看板(可视化所有项目状态)
- 年度/季度OKR
- 在根目录创建"CHANGELOG.md"记录重大变更
5. 命名规范建议:
- 统一使用中文或英文,避免混用
- 核心文件继续使用"
quot;后缀标记
- 聚合文件使用"@"后缀
- 模板文件使用"_template"后缀
这次重构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知识库从"仓库"转变为"工具",期待看到更多基于这个精简系统产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