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mmary
**DST (Dialogue State Tracking,对话状态跟踪)**
- 记录**当前对话的上下文**,知道哪些信息已经收集,哪些还缺。
- 例子:
- 系统发现:缺少“出发地”
- 状态:{意图=订机票,出发地=?, 目的地=上海,日期=明天}
# Cues
# Notes
为什么[[意图识别]]和[[对话状态跟踪 DST]]两者要配合
- **意图识别**是入口:先判断用户这句话要做哪类任务。
- **DST**是记忆:在多轮对话里把之前的参数/槽位存下来,避免重复问。
例如在小红书的“旅行规划对话”里:
- 用户:“帮我规划去西藏的路线”
- 意图识别 → `行程规划`
- DST 更新:`destination=西藏`
- 用户:“七天时间”
- 意图识别 → `补充约束`
- DST 更新:`duration=7天`
没有意图识别,系统不知道用户现在是在“订票”还是“订酒店”。
没有 DST,系统就会忘记之前用户已经说了“去西藏”。
---
## ✅ 一句话总结
在多轮对话中,**意图识别和 DST 必须同时存在**:
- **意图识别**负责判断“这一句话的任务类型”;
- **DST**负责把多轮对话的信息逐步拼起来,形成完整的用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