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获得了一个关键概念,每天间隔复习花费的时间控制在一个番茄,不然就是一种负担** 这篇文章是关于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这种学习方法的综合介绍。我来帮您总结主要内容: 1. 核心概念: - 间隔重复是一种科学的记忆方法,通过在逐渐增加的时间间隔内复习内容来加强长期记忆 - 比起集中学习(死记硬背),间隔重复虽然开始慢但长期效果更好 - 结合主动回忆(测试)效果最佳 1. 科学依据: - 有数百年研究历史和大量实验证明其有效性 - 适用于多个领域:外语、医学、历史等知识学习 - 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优化复习时间间隔 1. 实践应用: - 主流软件包括Anki、Mnemosyne等 - ==建议每天复习,但时间不用太长(约20分钟)== - 适合记忆需要长期保留的重要知识 - 制作抽认卡时要注意质量和数量的平衡 1. 使用建议: - 最好在睡前复习以配合记忆巩固 - ==如果5天内需要用到的知识,或者查找成本低于5分钟的内容,不建议使用间隔重复== - ==不适合用来学习全新知识,而是巩固已学内容== 1. 局限性: - 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 - 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 - ==不能替代深入理解和实践== [Anki@]([email protected]) 其实就是通过间隔复习来强化神经元的一种思路 ![image.png#pic_center|650](https://imagehosting4picgo.oss-cn-beijing.aliyuncs.com/imagehosting/fix-dir%2Fpicgo%2Fpicgo-clipboard-images%2F2024%2F06%2F12%2F14-29-27-6cb397fa56bc0cfa8a220b6f19cf3ae5-20240612142927-b16958.png) 比约克率先区分了记忆竞争的两种不同类型:存储优势(storage strength)与提取优势(retrieval strength)。以前,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记得越快,学习效果越好。简言之,存储越容易,提取就越快。==但他的实验发现了与常识相反的结论:"[存储与提取负相关](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 一个参考的实践 让我查看文章中关于每日复习时间的具体论述。在文章的"工作量"部分提到: 作者自身经验: 1. 日常添加新内容:每天添加3-20个新问题 2. 总卡片量:超过18,300张卡片 3. 每日复习量:大约90-100张卡片 4. 复习时间:每天不到20分钟 5. 这个时间负担被认为是"还可以接受的" 文章还提到了一些有趣的动态变化: - 如果一段时间不添加新内容,复习数量会按指数方程下降 - 例如在2011年3月的记录: - 3月24-26日:每天复习73、83、74张 - 之后逐渐下降到60多张 - 再过一两周降到50多张 - 最终会达到一个稳定的最低值 这说明间隔重复系统是自我调节的: - 开始时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 随着时间推移,同样的知识需要的复习频率会降低 - 除非不断添加新内容,否则总体复习负担会逐渐减轻 这个20分钟的时间投入相对于其收益来说是非常经济的,特别是考虑到如果不使用间隔重复,要维持18,300张卡片的记忆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