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篮:投篮的出手点一般在头部或更高位置,球的飞行轨迹较平坦,入射角较小(通常在30°-45°之间),适合中远距离投射。
- 抛投:抛投的出手点较低,通常在胸部或肩部高度,球的轨迹是一个高弧线,入射角较大(45°-60°),这样可以增加球在篮筐边缘反弹入网的机会,非常适合近距离对抗时使用
## 投篮
| 身体部位 | 技巧与作用 | |
| ---------------------- | --------------------------------------------------------- | ------------------------------------------------------------- |
| 脚部 (Feet) | 后脚跟离地,足背屈获得更好的感受,压弹<br>左脚不要太朝外,也指向篮筐 | **脚踝主导的三伸展** **把注意力放在脚踝** **而不是髋****<br>前脚掌连续触地准备接球时,小碎步是腿放松 |
| 膝盖 (Knees) | 不需要过深 | |
| 髋部 | 主要是靠髋部带动的发力 | 投篮是下紧上松,紧的就是髋部,主要发力的也是髋部 |
| 核心 (Core) | 核心需要收住,从双脚九十度转体跳可以感受到 | 类似门的合页,如果两片都动就会有损耗,只有一片固定,另一片才会产生张开的力量,核心就是需要固定的那一片 |
| | | |
| 肩膀 (Shoulders) | 放松,投篮是下紧上松。<br>[冠状面](冠状面) 上,肩膀位于 [髋](髋.md) 的正上方,防止重心过于靠前。| |
| 投篮手 (Shooting Hand) | 虎口张开,让持球更稳定<br>投篮手和辅助手的手心的连线穿过球体中心最稳定 | 这是之前篮下转身投篮不稳定的原因<br>球的时候手要抬到腰以上 **朝向篮筐。** **手型虎口长开才能稳定控制球** |
| 手肘 (Elbow) | 抬起的时候球对应到右侧胸肌,起球 [矢状面](矢状面) 方向,也就是脚尖的指向,这样最顺畅,最快。<br> | |
| 小臂 | 小臂略微外翻,才能让手心正对篮筐,同时尺骨有一个支架的感觉把球顶出去 | |
| 手腕 (Wrist)手指 (Fingers) | 出手后,手臂指向斜前方,角度不要那么垂直地面 | 从脚部发力之后,到手指会稍微有延迟,肘、腕、指逐步传导<br>所谓的库里的手部平台很晚才破坏掉 |
![CleanShot 2025-03-27 at
[email protected]|500](https://imagehosting4picgo.oss-cn-beijing.aliyuncs.com/imagehosting/fix-dir%2Fmedia%2Fmedia_MAM30N51jI%2F2025%2F03%2F27%2F16-15-48-2eb7ff1cea0498c1a94fc96ce43f828d-CleanShot%202025-03-27%20at%2016.15.42-2x-837104.png)
## 抛投
非投篮手轻扶球,投篮手托住球底部,到达锁骨高度后,抛出,出手点比普通投篮更低,抛物线较高。
## 投篮的物理原理
投三分球涉及多个物理原理,包括**抛体运动、角动量守恒、空气阻力、马格努斯效应**等。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分析。
---
### 1. 抛体运动(Projectile Motion)
三分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典型的抛物线,其关键影响因素包括:
初速度(Initial Velocity):投篮时球的出手速度决定了它能否达到篮筐。
出手角度(Launch Angle):一般来说,最佳投篮角度在 45°~55° 之间,可以让球有更大的命中角度和更好的入框几率。
重力(Gravity):篮球在空中受到地球重力作用,导致球的轨迹向下弯曲,形成抛物线。
数学分析:
水平方向:
$x=v_0\cos(\theta)t$
竖直方向:
$y=v_0\sin(\theta)t-\frac{1}{2}gt^2$
其中:
$v_0$ 是初始速度
$\theta$ 是出手角度
$g$ 是重力加速度(9.8 m/s²)
$x,y$ 是球的水平和垂直位置
如果出手速度和角度合适,球就能按照理想轨迹进入篮筐。
---
### **2. 角动量守恒(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comment 也就是为啥要压腕
投篮时,球通常会有**后旋(Backspin)**,也称为"回旋球"(English: "Backspin")。
- 投篮时手指拨动球,使其绕自身轴旋转,这创造了**角动量**。
- 由于**角动量守恒定律**,球在空中保持旋转,直到碰到篮筐或篮板。
**后旋的好处**:
- **增加"柔和度"**:当篮球接触篮筐时,后旋可以减少反弹力度,使球更容易落入篮筐。
- **提升命中率**:后旋能让球在篮筐上"转几圈",增加进球的可能性。
如果球是"正旋"(前旋转),那么球撞击篮筐时会更容易弹开,而不是落入篮筐。
---
### **3. 马格努斯效应(Magnus Effect)**
- **马格努斯效应**描述的是一个旋转的物体在流体(空气)中运动时,因流体动力作用产生的偏移力。
- 当篮球带有后旋(Backspin)时,球的下方空气速度较快,而上方空气速度较慢,这会在球的上方形成较低的压力,而下方形成较高的压力,使球产生**向上的升力**。
**影响**:
- **后旋增强抛物线轨迹,使球的落点更加"柔和"**。
- **减少投篮所需的力度**,让投篮更稳定。
---
### **4. 空气阻力(Air Resistance)**
- **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空气阻力**,这会使球速减慢,导致实际轨迹比理想抛物线稍微偏低。
- 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小,但在远距离投篮(三分球甚至更远)时,球员需要调整出手力度来补偿空气阻力。
**解决办法**:
- NBA球员通常会加大投篮角度(50°以上)和出手力度,以弥补空气阻力的影响。
---
### **5. 最佳投篮角度和入框角度**
- **投篮角度(Launch Angle)**:一般NBA球员的三分球出手角度在**45°~55°** 之间,较高的投篮角度有助于提高命中率。
- **入框角度(Entry Angle)**:球进入篮筐时的角度越大,命中率越高。通常,入框角度大于 **45°** 时,球更容易进。
---
### **总结**
投三分球是一个典型的物理问题,涉及多个力学概念:
1. **抛体运动**:决定球的轨迹,关键因素是出手角度和速度。
2. **角动量守恒**:后旋增加命中几率,使球更"柔和"地落入篮筐。
3. **马格努斯效应**:后旋让球产生额外的升力,优化投篮轨迹。
4. **空气阻力**:影响球的飞行速度和最终落点,远距离投篮需要考虑补偿。
所以,精准的三分球需要控制**出手角度、旋转、速度**,这些都是物理学和篮球技巧结合的结果!

## 一、垂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根据身体重心和球的运动方向的异同,将投篮分为两个阶段。
<iframe src="https://imagehosting4picgo.oss-cn-beijing.aliyuncs.com/imagehosting/fix-dir%2Fliuyishou%2Ftmp%2F2024%2F04%2F13%2F16-57-59-a53b030998c59cd68208ea6b300dc921-4%E6%9C%8813%E6%97%A5-1--69cce6.mp4" allowfullscreen="true" style="border-radius: 30px; overflow: hidden; border: 3px solid #ccc; width: 360px; height: 500px; display: block; margin: 20px auto; aspect-ratio: 9 / 16;" frameborder="0"></iframe><iframe src="https://imagehosting4picgo.oss-cn-beijing.aliyuncs.com/imagehosting/fix-dir%2Fliuyishou%2Ftmp%2F2024%2F04%2F13%2F19-16-52-a08aab2aa94f35e06e07a9d0263e0606-4%E6%9C%8813%E6%97%A5-2--2e11a4.mp4" allowfullscreen="true" style="border-radius: 30px; overflow: hidden; border: 3px solid #ccc; width: 360px; height: 500px; display: block; margin: 20px auto; aspect-ratio: 9 / 16;" frameborder="0"></iframe>
### 1. 身体往下球往上(压)
这个阶段身体往下是因为屈髋
- 衡量屈髋一个很好的标准是,小腿骨和地面保持 90 度垂直的同时,降低身高,这样压缩的就是髋了,表现为屈膝的角度很小,最夸张的表现就是站着到往椅子上坐下的过程。
- 或者另一个最直观的形容就是屁股向后突出/移动。
球往上的方向是 [矢状面](矢状面) 方向,也就是脚尖的指向,这样最顺畅,最快。
### 2. 身体往上球往上(弹)
通过上个阶段髋和大腿都被压缩蓄力,然后依次伸髋,伸膝,伸脚踝,实现身体往上球往上,给球一个向上的初速度。
球往上的方向是人的中心和篮筐的连线方向。
而类似球到额头最高点停顿这种脱节的做法,其本质是降低了向上的初速度 cos V。反之越**连贯**,V 越大,最高点 h 越大,抛物线向篮筐的入射角变大,命中率提高。
**抛投**的本质就是不压腕,使得初始角度非常大的同时,增大力量和起球加速距离,给了一个极大的初速度,使得球能进入篮筐


### 3. 甩腕
通过上个阶段,球已经有了很大的初速度,到达最高点时,通过甩腕可以导致甩鞭效应,进一步强化初速度 V
<iframe src="https://imagehosting4picgo.oss-cn-beijing.aliyuncs.com/imagehosting/fix-dir%2Fliuyishou%2Ftmp%2F2024%2F04%2F27%2F00-35-34-43952f2736c922973fb6792112ebe1c8-iShot_2024-04-27_00.34.48-11d0c1.mp4" allowfullscreen="true" style="border-radius: 30px; overflow: hidden; border: 3px solid #ccc; width: 360px; height: 640px; display: block; margin: 20px auto; aspect-ratio: 9 / 16;" frameborder="0"></iframe>
所以到达高点,想要甩腕的时候,**手腕一定要放松**!篮球只有 600g,像一个小朋友的头一样,你会拼命去挤小朋友的头吗?
## 二、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 三、抛物线的平行线
将角度控制在 55 - 65 度,使得 V 不变的情况下,抛物线向篮筐的入射角变大,命中率提高。
## 三、流体力学
### 大小臂方向

最开始在矢状面,最后慢慢指向人的中心和篮筐的连线方向。也就是所谓的顶 - 转 - 压
<iframe src="https://imagehosting4picgo.oss-cn-beijing.aliyuncs.com/imagehosting/fix-dir%2F9e20f478899dc29eb19741386f9343c8%2FVideo%2F2024%2F04%2F27%2F00-38-03-dfaf4be4fc8653117e29cc727d86c915-530_1714149450-748695.mp4" allowfullscreen="true" style="border-radius: 30px; overflow: hidden; border: 3px solid #ccc; width: 360px; height: 640px; display: block; margin: 20px auto; aspect-ratio: 9 / 16;" frameborder="0"></iframe>
## 四、实践
极限重心控制法:1 抬起脚尖 2 踮脚起跳,想象屁股往下坐
## 参考资料
[【篮球科学】投篮中的科学【数学】【物理】【英语】_哔哩哔哩_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T4y197cv/?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dea414ee2d39e74f662ceec0edffdf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