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ummary
程序员的正确 AI 打开方式应该是:尝试创业。
当然大概率不会成功,但是起码能真正拓展你思维和认知的边界。
“将‘写代码’的时间块和‘做规划’的时间块明确分开,类似 Agent 一定要抽象出[[Plan]]这个单独的模块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 🧩 Cues
# 🪞Notes
心流”是陷阱
前段时间和前同事聊职业发展,有个洞察反复被提及:很多工程师偏爱写代码,因为它能带来"心流状态"——那种深度专注、高效产出的神奇体验。
但这里有个不太舒服的真相:心流陷阱
没错,写代码能带来即时反馈
没错,会让你感觉效率爆棚
没错,在智力上很有满足感
但是:它会变成一个舒适区,阻止你发展其他关键能。 对"心流"的依赖,很可能是程序员成长的敌人
很多程序员喜欢熬夜,不是因为夜猫子体质。
而是因为晚上没人打扰,可以进入那种传说中的"心流"状态。
“心流”一直是很多程序员喜欢的,甚至是追求的状态。
程序员的工作本质上是"沉浸式"的:
一个完整且明确的问题,固定的上下文,需要你沉下心来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地死磕。
解决了,爽!
那种满足感是实实在在的,就像游戏通关一样。
但从程序员变成创业者后,这种状态几乎消失了。
创业的工作本质上是“碎片化”的:
邮件、客服、申请、会议、人事、通话……
不同上下文,不同人群,优先级还一直变。
这些问题是如此的繁琐,枯燥,压抑,甚至会感觉到“恶心”。且大多发生在白天,和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再交织一起,更容易被分心。
所以常常感觉没干什么,时间就没了,人还挺精疲力尽的。
中间偶尔一些空闲,也宁愿拿来刷手机了。
程序员习惯解决“大问题”,
而创业者每天都要解决“小问题”。
那些所谓的小问题,往往只是捅破一层窗户纸,
我觉得甚至都不能叫“解决”问题,
单纯只是在“处理”问题。
做完没成就感,不做还满是焦虑。
所以很多人会怀念写代码的日子,
就和怀念读书的时候一样。
因为那是一种单纯的累,
至少那时,问题是明确、可控的,能收获快乐。
所以很多程序员天生就不适合创业。
再夸大一点说,很多学术出生的也天生不适合创业。
从心态上看,做运营的人反而更适应创业,
因为他们能在碎片化中保持产出。
但 AI 的出现,
不敢说改变了这一切,起码给了程序员一个机会。
AI 让程序员可以多线程工作,同时处理不同项目、不同上下文,甚至可以在碎片时间里也有产出。
我看到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在用 AI 编程后,抱怨现在没有了“心流”的状态。
其实,追求“心流”,又何尝不是一种包袱和依赖呢。
换个角度,
AI 让程序员第一次具备了“像创业者一样工作”的能力。
尽管这个体验,没有解决问题的愉悦感,没有专注的成就感。
所以在 AI 时代,我觉得,程序员如果拿着 AI 只是用来上班写代码,这简直是暴殄天物。
程序员的正确 AI 打开方式应该是:尝试创业。
当然大概率不会成功,但是起码能真正拓展你思维和认知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