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mmary
1. 英语国家成年人词汇量就是2万5以上
2. 词汇量是分种类的
3. 要求的反应时间很短
为什么国外小孩词汇只有 2000 个就能正常交流,而国内大学生 4000 个词汇量却是哑巴英语?- 马占凯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998055/answer/2985714865
这个也很好地回答了我自己对于写作功底的一些看法。第一步的词汇量的积累是对于世界认识的全面和加深,甚至有一句话是所谓上级,唯一领先于你的是词汇量。第二步是一种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观察,洞悉人性与世界的关联。第三步可能更偏一些技巧性,将第一步与第二步的积累诉诸于文字上,抒发到读者的心坎上。
# Notes
## 英语国家成年人词汇量就是2万5以上
标题: 为什么有人那么看重自己的英语词汇量?
评论区有很多人在强调英语单词不要多,多了之后就是低频词,没意义,其实他们说的是英语单词只需要自己专业领域需要的那点词汇量就够了,根本就没有表达什么有意义的观点。
这么说的话,我记得网上报道过一个老奶奶在景区为了卖东西自学外语,她很快就学会了好几国的语言,对于她来说,英语单词有几百个就完全够用了。七旬奶奶火出圈!景区卖水自学10多国语言,无障碍跟老外交流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701903。那我毕业后的工作和英语没关系,对于我来说,一个单词都不需要认识。
这种观点不就是和买菜数钱用不着微积分,所以不需要学高等数学一个概念吗?
你所说的够用了和你的目的有关系,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主观问题,和英语有什么关系?大家都用自己的标准去确定正常的词汇量应该是多少,最后就变成一个没有办法讨论的问题。值得讨论的应该是客观问题。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所谓的七八千个单词是什么概念,英语国家一般的新闻、电影、文学作品,还有畅销书,至少都要有个一两万多的单词才能够不需要到处查字典。很多人在说学英语根本就没有必要看新闻,也没必要看人家的文学作品,这没错,我们也不会天天看中文新闻,也不会天天看中文小说,但是如果一个中国人一拿起一份报纸或者一本小说,这个字不认识,那句话读不懂,他的中文能说够了吗?
什么样的英语词汇量算够了,不就是英语国家成年人的词汇量吗?他们的词汇量就说明日常不需要经常查字典了。这个数据早就很明确了,英语国家成年人词汇量就是2万5以上。难不成英语国家成年人都是多背了一万多没有用的单词?
柯林斯词典曾经对基于2.5亿词的语料库做了一个统计,标记出了最常用的14600词,也就是著名的柯林斯五星词频。其中五级(最常用词,以下逐级次之)680词,四级1040词,三级1580词,二级3200词,一级8100词,累计14600词。根据语料库的统计结果,掌握五级四级的前1720词,就可以读通英语资料的75%;掌握五、四、三、二級的6500词,就可以读通英语资料的90%;掌握这14600词,就可以读懂任何英语资料的95%,即从理论上说,任何一篇100词的文章里大概只有5个词不认识。
掌握14600个单词,就可以理解95%的内容,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就是一本10万单词的英语书,一行10个单词,你两行里面就有1个单词不认识,整本书就有5000处不理解,这书看起来也很够呛。并且知道一两个义项,也不等于“掌握”。
因此,普通人至少要有25000个词汇,即《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里面的单词你认识66%,才算是勉强足够,即能够顺畅地阅读非专业的读物,至于大学之后具体某个专业的词汇,估计也有万余。
至于你说的一万个单词,如果只知道基础释义,看正常的英语新闻和小说,可能根本看不下去。并且,如果每天看一万个单词的小说或者文章,按你的逻辑,不是每天都会看见这个单词吗?天天看见,还不够频繁吗?当然,每个单词出现的频率差别特别大,并不是均等概率。
## 词汇量是分种类的
四级小王
听词量:100
说词量:20
读词量+:5000
写词量+:500
德州农民
听词量:10000
说词量:5000
读词量:1000
写词量:500
## 要求的反应时间很短
一般人在背单词时,如果5秒内想不出词义,就把这个单词归为生词了。几秒是一般人对一个单词的反应时间,实际上这远远不够。一般的英文语速是150词/分钟,平均一个单词只有60/150=0.4 秒的反应时间。这个速度一闪而过,根本来不及想。所以,如果一个单词从来没有在你听过的句子中出现过很多次,你几乎无法反应过来,即使你背过了。
任何语言学习中最花时间的、学到中高阶最卡瓶颈的就是词汇 + 表达方式的积累。
<!-- more -->
说到一个很有趣的事:在中文环境,小学生可以冒充学者。因为中文来来去去就那么七八千常用字,学术界各种精深术语都是用这些常用字组合起来的,不知道意思都能大概猜一猜。
比如管理界最新的"组织再造"理论,不懂这个理论的小学生,看这个中文表达,也能猜出个大概。又或者"沉降"这个词,土木圈 以外的人一看也能知道意思。
但是英文圈不行。常用词确实 就是八千多个,不过稍微进入学术领域,全是专用名词,大部分都是用拉丁语词根生造出来的新词,行业以外的人压根就不认识。少部分特定词组确实都是常用词,但是光看字面你根本不知道啥意思。比如"strategic reconstruction theory",看字面是战略改造理论,其实就是组织再造理论,讲的是管理层级如何通过扁平化和精简化改革而提升效率。再比如settlement,常用意义是解决方案,协议的意思,博学一点的人也知道它可以用于定居点这个意思,但是,唯有土木圈的人才知道它还表示沉降。
在英文圈,不是圈内人,根本都无法交流,一个专用名词都用不出来。小学生绝对冒充不了专家。要变成专家,先掌握至少五千个专用名词再说。等到真的精通这些词,那你就真的变成专家了,也就不再是冒充专家了。
所以英文圈,文字本身就是知识壁垒。中文圈没有这种壁垒。这算是两边一个很有趣的差异了。
---
"20世纪80年代,兰道尔决定用与计算机内存相同的衡量标准来衡量人类的记忆容量。当我们撰写此书时,一台笔记本电脑的长期储存空间为250—500GB。兰道尔使用了几种巧妙的手法以测量人们的知识量。例如,他估计了成年人的平均词汇量并计算出储存这些信息所需的字节数量,并用这一结果推算了成年人的平均知识量,其结果是0.5GB。"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