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语言学习中最花时间的、学到中高阶最卡瓶颈的就是词汇 + 表达方式的积累。
<!-- more -->
说到一个很有趣的事:在中文环境,小学生可以冒充学者。因为中文来来去去就那么七八千常用字,学术界各种精深术语都是用这些常用字组合起来的,不知道意思都能大概猜一猜。
比如管理界最新的"组织再造"理论,不懂这个理论的小学生,看这个中文表达,也能猜出个大概。又或者"沉降"这个词,土木圈 以外的人一看也能知道意思。
但是英文圈不行。常用词确实 就是八千多个,不过稍微进入学术领域,全是专用名词,大部分都是用拉丁语词根生造出来的新词,行业以外的人压根就不认识。少部分特定词组确实都是常用词,但是光看字面你根本不知道啥意思。比如"strategic reconstruction theory",看字面是战略改造理论,其实就是组织再造理论,讲的是管理层级如何通过扁平化和精简化改革而提升效率。再比如settlement,常用意义是解决方案,协议的意思,博学一点的人也知道它可以用于定居点这个意思,但是,唯有土木圈的人才知道它还表示沉降。
在英文圈,不是圈内人,根本都无法交流,一个专用名词都用不出来。小学生绝对冒充不了专家。要变成专家,先掌握至少五千个专用名词再说。等到真的精通这些词,那你就真的变成专家了,也就不再是冒充专家了。
所以英文圈,文字本身就是知识壁垒。中文圈没有这种壁垒。这算是两边一个很有趣的差异了。
---
"20世纪80年代,兰道尔决定用与计算机内存相同的衡量标准来衡量人类的记忆容量。当我们撰写此书时,一台笔记本电脑的长期储存空间为250—500GB。兰道尔使用了几种巧妙的手法以测量人们的知识量。例如,他估计了成年人的平均词汇量并计算出储存这些信息所需的字节数量,并用这一结果推算了成年人的平均知识量,其结果是0.5GB。"

为什么国外小孩词汇只有 2000 个就能正常交流,而国内大学生 4000 个词汇量却是哑巴英语?- 马占凯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998055/answer/2985714865
这个也很好地回答了我自己对于写作功底的一些看法。第一步的词汇量的积累是对于世界认识的全面和加深,甚至有一句话是所谓上级,唯一领先于你的是词汇量。第二步是一种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观察,洞悉人性与世界的关联。第三步可能更偏一些技巧性,将第一步与第二步的积累诉诸于文字上,抒发到读者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