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情况下你其实没什么对手,因为大多数人或者不努力,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者诱惑太多不专注,或者缺乏目标感,或者运气不好... 总之,在任何一项工作上努力超过两年时,你突然发现你已经比80%身边的人做得好了
**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1. **"前 5%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作者认为,很多人对于"跻身前 5%"有一种过度的敬畏感,然而在许多实际领域中,只要你能纠正一些最基础且最致命的错误,并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就能轻松超过大部分参与者——也就是说,"前 5%"的门槛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难以企及。
2. **"低级错误"普遍存在**
以《守望先锋》为例,作者观察到,即使在前 5%-10% 的段位,大多数玩家依旧会反复犯一些极易避免、会直接导致失利的错误(例如明明应该去踩点却站在边上不占点、无谓地送人头等)。这些错误往往非常明显,一旦意识到就可以立即改善。
3. **现实中也是如此**
在很多"现实世界"的技能或活动中(如演讲、编程、甚至工作上的表现),大多数人往往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自我反馈式的练习,因此只要稍微做一些额外的、有指导的、并能获得反馈的训练,就能相对快速地超过大部分同类参与者。作者用协助朋友准备演讲的经历,和自己写博客时寻求专业编辑反馈的经历作例子,说明"刻意练习 + 反馈"常常可以在短期内让人脱颖而出。
4. **提高技能的关键在于"反馈"**
作者强调,关键不在于你投入了多少时间,而在于你是否在"正确地练习",并且是否及时获得"外部或自我"的反馈来纠正错误。一方面,很多人虽然非常渴望进步,花了数百小时反复打游戏或者日常练习某项技能,但如果没有有效的反馈,进步往往很有限。另一方面,即便是非专业的外行反馈,或者自己录制过程自我审视,也能带来显著的水平提升。
5. **"专业"教练并非唯一途径**
如果能找到专业的老师或教练当然最好,但若无法做到,依然可以用一些"自学 + 互助 + 视频回放/录屏"等方式给自己提供反馈,照样能够大幅度进步。很多人只是不知道这种方法可行,或者担心"看起来很傻",以致于从来不去尝试。
6. **作者对"要不要变强"并没有道德审判**
在游戏里,想不想提升、开不开心,本质是个人选择。但如果你在乎输赢、在乎能否减少挫败感,那么只需做比较少量的额外努力,就能远远超过一般人,从而获得更好的体验。
7. **文章末尾一些"最容易被嘲笑"的观点**
作者列举了自己曾写过的、在当时被广泛嘲笑但后来大部分被验证或接受的观点,包括"程序员高薪并非小众现象""单仓库(Monorepo)的合理性"等,这些在技术圈里都曾是热门争议话题。作者用此来说明,许多看起来"离经叛道"的观点也往往只是因为大多数人先入为主,没有做实际调查或没有更新信息而已。
---
**背后反映的思想:**
1. **大多数人的"[[刻意练习]]"严重不足**
文章背后的核心理念是:在许多技能领域里,人们总以为自己已经尽力,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高质量、可反馈"的练习。因此,想要达到"相对优秀"的水平,比大众想象要容易得多。
2. **有针对性地发现并纠正根本性失误,往往事半功倍**
无论是在《守望先锋》中还是在演讲、编程、写作等现实技能上,真正关键的不是追求"天花板级别的细节技术",而是及时修正那些"会直接拖垮最终结果"的基础错误。只要把这些明显漏洞填上,就能迅速拉开和大部分人的差距。
3. **持续地获取反馈远比盲目重复更重要**
人最大的盲点是对自己错误的无感知性。作者多次强调,自己"察看录像""求他人点评"以及"专业编辑/教练点拨"等反馈方式,能让你快速发现并纠正严重失误,效率远胜于年复一年不加分析地消耗时间。
4. **跨界、通用的学习策略:录屏/回放/外界点评/自我审视**
无论是游戏还是现实技能,背后的学习机制类似:**记录-观看-分析-改进** 的循环会大大提高练习质量。这套流程,恰恰是绝大多数人在日常学习或工作中忽视的。
5. **"你不需要变得顶尖才有巨大收益"**
文章一直强调"前 5%"并不是顶尖,只是"一般水平的升级版"。如果你的目标并非成为世界冠军,而只是想相对更优秀、赢得更多比赛、或者在工作中有更多自由,那么把握上述方法就足够你取得很大收益,且投入成本并不会像人们想的那么夸张。
6. **质疑"专家光环"或"权威光环"**
作者认为,很多人过度迷信专家权威或高学历高段位,却忽视了许多学习和改进机会。只要能把基础工作做好,普通人也一样能做到相对靠前的分位。
---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想要告诉读者:
- 在各种需要技能、技巧或练习的领域,要想达到"比绝大多数人好"的水平,其实门槛没有想象中高。
- 关键在于:你能否意识到自己在哪些地方频繁失误,并投入一定时间来做"反馈式"或"教练式"的练习。
- 通过系统性的刻意训练、及时纠正易犯错误,你会发现自己可以远远超越那些虽然也花了很多时间,但并未真正改进核心问题的大多数人。
这是文章背后的核心思路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