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胡适.md)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Corrective feedback Loop](Corrective%20feedback%20Loop.md)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好的[[老师]]能够提供完整度 <!-- more --> > 当你正式开启个人知识管理的终身事业时,请不要忘记自己曾经取得的成功。你曾经一无所知的事物,如今已成为生活日常;你曾经难以掌握的技能,如今已融入你的血液;你曾经无比排斥的高新科技,如今已如呼吸一般简单自然。 [[Roadmap]] → [[知识映射法]] → [[Cheatsheet]] → [[Checklist]] → [费曼学习法](2%20第二大脑/2%20飞轮/0%20工具系统/学习/费曼学习法.md) 1. 先通过 **Roadmap** 快速构建忽略细节的大致的认知框架。 2. 再通过 **经典问题对照法** 快速将具体问题归类到经典模式。 3. 结合 **Cheatsheet** 快速回顾解决方案并高效调用知识。 4. 利用 **Checklist** 确认细节不遗漏。 5. 最终用 **Feynman 技术** 自我检验学习效果。 ___ - **费曼学习法**:先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一个概念或知识,然后找到自己解释不清的地方反复学习,直到能轻松讲明白为止。 - **[[西蒙学习法]]**:把复杂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块,逐块学习后再整合起来,从而更容易掌握和记忆。 - **SQ3R学习法**:阅读时先浏览(Survey)内容,再提出问题(Question),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Read)、复述(Recite),最后复习(Review)巩固所学知识。 - **番茄学习法**:把学习时间分成每25分钟一个番茄钟,专注学习期间不分心,中间休息5分钟来提升效率和专注度。 - **康奈尔学习法**:把笔记划分成记录区、提示区和总结区三个部分,通过提炼关键词和写小结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___ 1. **主动回忆(Active Recall)** 主动输出知识,比单纯的重复阅读效果好得多。当你主动尝试解释时,会调用记忆并重新组织信息,强化长期记忆。 2. **元认知(Metacognition)** 教学的过程促使你对自身的知识状态保持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提高你的自我监控能力。 3. **生成效应(Generation Effect)** 自己生成知识比直接接收信息更容易被记住。当你主动创造解释,而不是被动阅读教材时,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4. **知识重构与关联(Knowledge Reconstruction & Association)** 将复杂知识用简单语言表达出来,迫使你重新整理知识结构,并建立新的认知关联,使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与清晰。 ___ 如何理解「以绝大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没有要到拼天赋的地步」?- Thoughts Memo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4610289/answer/105156260062 不想学习的时候如何逼迫自己学习?- 壮猫咪 attorney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73513/answer/136229297 为什么有些人学习就是好?- 人生万花筒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3022208/answer/2298962346 学习就是 [增肌](增肌.md) 就是如果你不及时把知识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那么你将浪费数倍于你该开始学到一个知识的时间。大家学习最麻烦的最终极的障碍就是贪婪,总是贪婪进度,就看别人刷题怎么怎么刷的多。然后别人这个复习都复习了好几章了,对吧?十几章了,我自己还在这前三章在这晃悠,你受不了了就开始往前赶,赶来赶去,就是这个效果。以前学的东西都忘了,做了无用功,基本上是贪婪。学霸早就看清楚这个人性的这种深层次的东西了,他能耐心的做到我学一个东西,掌握一个东西,把它弄清楚,把它掌握住,牢牢的把握住,然后再学更多的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 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学习本应是快乐的** - 人类大脑天生对未知信息敏感,会因为探索未知而产生愉悦感和动力,这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生物算法。 - 当我们遇到既不全然已知、也非纯粹"噪音"(即与现有知识体系完全脱节、难以理解的信息)的合适难度知识时,大脑就会被激活,产生好奇心与学习动力。 2. **为什么有的人讨厌学习?** - 过于简单、完全已知的内容无法激发大脑的好奇心。 - 过于艰深、缺乏关联性的知识会被大脑视为"噪音",大脑会大面积过滤掉这些信息,导致学习体验变得费力又无趣。 3. **找到"好玩"又"有益"的学习材料** - 每个人的大脑知识储备不同,对同一材料的理解度也不同,因此最佳的学习难度是高度个性化的。 - 只要顺从大脑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即"我真正喜欢、也能理解的内容",就能触发大脑的奖励机制,收获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 反过来看,如果一个人非常抵触某个学科,就会更难从中获得乐趣,也就更难持续学习。 4. **学校教育的问题** - 传统学校往往采用"一刀切"与"强制性"的教学方式,要求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进度学习相同内容。 - 这忽视了个体差异,也压制了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节奏的自主选择权,使原本快乐的学习过程演变为痛苦、应付考试的负担。 - 长期强制导致学生的大脑对学习的"估值"降低,逐渐丧失内在的学习动力,形成"厌学循环"。 5. **自由学习的呼吁** - 作者及文中引用的 Piotr Wozniak 等人都主张"尊重大脑的天性",认为不应当用传统学校模式去扼杀孩子的好奇心与内驱力。 - 借由互联网和现代学习工具,人们完全可以根据兴趣和自身水平自由搜寻学习资源,不再需要把学习局限在学校的课堂与考试之中。 - 强调"遵从大脑""享受学习",倡导用高效且有乐趣的学习方法(如间隔重复、个性化学习材料等),从而找回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简而言之,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学习与探索是人类大脑的天性,真正的学习应该充满乐趣;然而传统的强制学校教育模式往往扼杀了这种乐趣和学习动力,导致许多人在成年后也厌恶学习。作者呼吁重视个体兴趣与自主选择,让学习重回"好奇与享受"的原本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