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 PRD 以及向团队/老板汇报时,最重要的不是"把所有数据都摆上去",而是要**突出那些直接能够说明问题紧迫性**、以及**和核心需求直接挂钩**的数据。让阅读者在短时间内"看"到问题所在并"感知"到紧迫性,这才是可视化的最大目标。 以下给出几种比较直观、且易于突出问题痛点的可视化思路,结合你目前手头的转化漏斗数据、流量、跳转次数与停留时长、异地用户占比、收藏转化率等进行设计,希望对你在写 PRD 时有所帮助。 --- ## 1. 漏斗图(Funnel Chart):突出用户在各环节的巨大流失 **为什么适合:** - 漏斗图最适合表现用户在各关键路径的转化情况,以及每个环节的流失量/转化率。 - 你的需求中已有各阶段的转化率和流失人数(H→L→D→B→下单),非常契合漏斗图的使用场景。 **可视化要点:** 1. **从上到下**展示 H(首页/搜索)→ L(列表)→ D(详情)→ B(预订页)→ 下单 的转化漏斗。 2. **在每个阶段的漏斗块中**用醒目的数字展示: - **该阶段的用户数**(如:`H:51,350,000 用户`,`L:36,148,338 用户`…) - **转化率**(H→L为29.6%,L→D为86.2% 等) - **流失人数**(如 H→L 流失 15,201,662 人等) 3. 可以在最右侧或下方附上关键转化率对比或"环比/同比"趋势图,进一步佐证项目需要优化。 **实现效果(示例思路):** ```Java ┌───────────────┐ │ H:51,350,000 │ ← 用户总量 │ ↓流失 15,201,662 (70.4%) ↓ │ 转化率 29.6% │ └───────────────┘ ↓ ┌───────────────┐ │ L:36,148,338 │ │ ↓流失 885,159 (13.8%) ↓ │ 转化率 86.2% │ └───────────────┘ ↓ ┌───────────────┐ │ D:35,263,179 │ │ ↓流失 2,297,110 (41.6%) ↓ │ 转化率 58.4% │ └───────────────┘ ↓ ┌───────────────┐ │ B:32,966,069 │ │ ↓流失 799,029 (24.6%) ↓ │ 转化率 75.4% │ └───────────────┘ ↓ ┌───────────────┐ │ 下单成功 │ └───────────────┘ ``` 通过这种**直观的漏斗**,可以一眼看到每个环节到底流失了多少人,从而更好地凸显痛点和项目优化的紧迫性。 --- ## 2. 柱状对比图 + 累计占比标线:突出 L 页 / D 页频繁跳转的人群占比与时长 **为什么适合:** - 你们有"平日/节假日跳转超过3次以上"的用户占比分别是25.82%、31.36%,这一点非常能说明:不少用户在列表-详情之间反复横跳,**决策过程拉长**,"选择焦虑"很突出。 - 可以用柱状图或折线图来凸显"多次跳转用户占比"随时间或场景的变化。如果只有两组数据(平日 vs. 节假日),直接用并列柱状图更加直观。 **可视化要点:** 1. **并列柱状图**:一根柱表示"平日跳转≥3次用户占比",另一根柱表示"节假日跳转≥3次用户占比"。 2. 在柱子上方标出具体数值(25.82%、31.36%)。 3. 若要展示更多区分(如跳转 1次、2次、3~5次、5次以上),可以做分层堆叠柱状图或分桶式柱状图。 4. 关于平均停留时长、最长停留时长,可以在同一个可视化页面用**小型卡片(KPI 卡)**或折线来展示。 **实现效果(示例思路)**: ```Java 跳转≥3次用户占比 (%) ┃ ┏━━━━ 31.36 ┓ <-- 节假日 ┃ ┃ ┃ 30┃ ┃ ┃ ┃ ┃ ┃ 25┃ ┏━━ 25.82━━┓ ┃ <-- 平日 ┃ ┃ ┃ ┃ 20┃ ┃ ┃ ┃ ┃ ┃ ┃ ┃ 15┃ ┃ ┃ ┃ ┃ ┃ ┃ ┃ 10┃ ┃ ┃ ┃ ┃ ┃ ┃ ┃ 5┃ ┃ ┃ ┃ ┣━━━╋━━━━━━━━━━━━╋━━━━━━━━━┫ 平日 节假日 ``` 或**在一张可视化报表**中展示: - 条形/柱状:不同跳转次数的用户占比 - 折线:对应平均停留时长 --- ## 3. 环形/饼图:突出"同城 vs 异地用户"结构;或"收藏用户 vs 总用户"占比 **为什么适合:** - 环形图/饼图在展示用户"群体占比"时非常直观,尤其是当只想对比两三个分类时。 - 你有"同城用户"和"异地用户"的统计、以及"收藏用户占比"与"收藏用户转化率"等,可以用环形图让阅读者快速看到比例大小。 **可视化要点:** 1. **"同城 vs 异地用户"**:用一个简单的**饼图/环形图**,分别标注用户数量和占比。 2. **"收藏用户 vs 非收藏用户"**:同理,直接让人看到收藏用户仅占 7.58% 或多少,但转化率达 12.15%(相比大盘 20% / 其他入口如何)。 如"收藏用户占比 vs 总访问用户"的**环形图**示意: ```Java 收藏用户 ┌────────────────┐ 7.58% │ 92.42% │ │ 非收藏用户 │ └────────────────┘ ``` 在旁边再放一个**转化率对比小柱状图**更能说明问题,如收藏渠道 S2O 转化 12.15% vs 全渠道 S2O 转化 20%(或与你们想要对比的渠道)。 --- ## 4. 瀑布图(Waterfall)或条形图:展示"流失量"和"二跳、三跳"人群差异 **为什么适合:** - 瀑布图常用来展示某个数值在不同环节上的**增减变动**。若希望在**同一个图里**既展示环节人数,又展示"增加/减少",可以考虑瀑布图。 - 如果希望**突出跳转次数对转化率的影响**(如:跳转 1~2 次 vs 跳转 3 次以上),可以用条形图或堆叠来对比他们在后续环节的转化情况。 **可视化要点:** 1. 瀑布图示例:X 轴可以是用户从 L 页进入 -> 第一次 D -> 第二次 D -> 第三次 D... 每多一次切换对转化率的影响如何。 2. 条形/堆叠图示例:对比"跳转次数"分组下的最终预订率或下单率。 --- ## 5. 用户行为路径或桑基图(Sankey Diagram):直观展示"列表 <-> 详情"来回流动 **为什么适合:** - 桑基图最常用于**复杂路径分析**,如果你想让老板/团队直观感受到用户在列表和详情页之间"来回摇摆"的流向,桑基图能非常漂亮地表现各个页面之间的**数据流量占比**。 - 但数据准备相对复杂,适合在比较正式、需要"炫"一点效果的场合用。 **可视化要点:** 1. 把页面节点设置为:L页、D页、B页、下单成功 等几个主要节点。 2. **连线粗细** = 不同跳转的用户量,用户从 L 跳到 D,再从 D 返回 L,然后又去 B … 让决策人看到那条又粗又弯的线,就能直观体会到"用户在页面间来回折返"的痛点。 --- ## 6. 关键数字 + 可视化的 KPI 卡片:快速聚焦最痛点指标 在 PRD 的开篇或结尾,往往需要给决策者一个"一眼能看到大盘核心指标"的机会。除了上述图表,可以放几张**KPI卡片**,每张卡片仅显示一个或两三个"最关键数字",并用**红/绿箭头**来表示和前一阶段的环比或同比: |指标|数值|与上期对比| |---|---|---| |平均跳转次数|3.5 次|↑ 12.5%| |跳转≥3次用户占比|25.82% (节假31.36%)|↑ 5%| |收藏渠道转化率|12.15%|↓ 0.85%| |大盘转化率(S20)|20%|~| |L页平均停留时长|15s|↑ 2s| |D页平均停留时长|15s|↑ 1s| 这种信息可在 PPT/文档第一页或第二页,就能让阅读者秒懂核心问题所在,然后再配合更复杂的图表讲细节。 --- ## 7. 如何让图表更"美观、直观、能体现需求紧迫" 1. **减少不必要的维度** - 不需要一次性把所有数据都放进一个图里,应挑选最能说明问题的指标,呈现在一个图表里。 2. **突出"对比"** - 越是能和"某个基准"做对比的数据,越能突显问题严重性。例如:平日 vs 节假日、收藏 vs 非收藏、3次跳转 vs 未跳转。 3. **配色简洁、有重点** - 统一的主色系 + 1~2 个对比色来突出最关键的部分/痛点数据,例如用红色或橙色突出"流失人数""高跳转次数"。 4. **在图表附近放置简单结论或文案** - 例如在漏斗图下方写明"多达 XX 万用户在 L -> D 阶段流失,流失占比高达 XX%,带来直接 GMV 损失约 XX 万",让阅读者第一时间感受到严重程度。 --- ## 8. 组合示例:可能在 PRD 中的一个数据可视化排版 你可以在 PRD 的"项目背景"或"痛点与需求"章节,采用下列排版思路: 1. **第一屏**:KPI 卡片 + 漏斗图 - **KPI 卡片**:大盘总访客、转化率、跳转≥3次用户占比、平均停留时长等关键数据速览。 - **漏斗图**:H→L→D→B→订单每阶段的转化流失,视觉上很抓人。 2. **第二屏**:柱状图或饼图,展现"异地用户 vs 同城用户"结构,以及"收藏 vs 非收藏"对比,强调"收藏用户整体偏少,但转化率有提升空间"。 3. **第三屏**:柱状图展示"跳转次数 vs 用户占比(平日/节假日)"、"跳转次数与转化率的关系",突出因反复横跳导致的效率低、流失高。 4. **(可选)第四屏**:如果要更加酷炫或想突出路径复杂度,可以做一张**桑基图**或**用户行为路径图**,让老板"看见"用户在页面间的流动和分叉。 在每张图下方都配一两行小结论:"可见跳转≥3次的人群在节假日高达31.36%,显著高于平日,潜在的转化损失不可小觑。本项目将通过AIGC智能决策辅助,减少用户反复跳转。"这就能直接把"图表的意义"与"下一步方案"挂钩。 --- ### 小结 > **可视化的核心,是让数据"说话",让阅读者能"感知"到项目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基于你现有的数据背景,最建议**先用漏斗图+柱状对比图+饼图**(或者环形图)三种形式结合,就能非常完整地表达: - **用户流失严重**(漏斗图) - **列表/详情频繁跳转现象**(柱状对比图或堆叠图) - **用户结构/收藏数据**(环形图) 辅助以KPI卡片,让数据信息在短时间内准确传递。这样你在PRD立项背景、项目可行性分析那里,就能一目了然地呈现问题严重性和需求紧迫性。 希望这些思路能帮助你把数据"既美观又直观"地融入到 PRD 之中,更好地支持项目立项。祝一切顺利推进,如果还需更具体的操作技巧或落地工具(如 Excel、Tableau、Power BI、各种前端可视化库)使用建议,也可以再沟通。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