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 比如之前 watch 里面的一些监控,拉长时间能看到明显的波动,傅里叶变换能把这些波动拆成标准的正弦余弦函数的线性组合 ![CleanShot 2025-05-01 at 23.50.54.png|1000](https://imagehosting4picgo.oss-cn-beijing.aliyuncs.com/imagehosting/fix-dir%2Fmedia%2Fmedia_0IEE8LMuof%2F2025%2F05%2F01%2F23-51-07-0b319184c5401f13d6a9691123498bd7-CleanShot%202025-05-01%20at%2023.50.54-a88a7a.png) > **傅里叶变换的本质**: > 在合适的函数空间内,**正弦 / 余弦波组构成一套完备、正交的基底**,任何满足条件的函数都能唯一地投影到这套基底上;频域系数告诉你"每根小波对原函数的贡献"。这就是"万物皆波"的数学依据,也是 FT 在工程与科学里无处不在的根源。 可以这么说——**傅里叶家的基本观点就是:在相当宽松的条件下,我们关心的所有函数 f(x) 都能用一堆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正弦波/余弦波拼起来**。但要更严谨地理解,还得补充几点"限定词"与"深层原因"。 --- # 1. "能拆"的前提 |名称|典型符号|常见要求|说明| |---|---|---|---| |**傅里叶级数**|$f(t)=\sum_{n=-\infty}^{\infty} c_n e^{j2\pi n t/T}$|必须是 **周期函数**,且满足狄里赫莱条件(有界、有限跳跃点、绝对可积等)|周期 $T$ 固定,拆出来是离散频率 $n/T$| |**傅里叶变换**|$F(\omega)=\int_{-\infty}^{\infty} f(t)\,e^{-j\omega t}\,dt$|一般要求 **可积**($\int|f(t)|dt < \infty$)|适用于非周期信号,拆出连续频谱| > **彩蛋**:就算函数不满足这些要求,我们也能引入**广义函数**(如 δ 分布)把它"硬拆",所以工程上几乎所有波形最后都能找个傅里叶表示。 --- # 2. 为什么偏偏是正弦 / 余弦? ## 2.1 正交 + 完备 - **正交**: $\displaystyle \int_0^{T}\sin(\tfrac{2\pi n t}{T})\,\sin(\tfrac{2\pi m t}{T})\,dt = 0$(当 $n\neq m$) ⇒ 不同频率的波彼此"互不干扰",方便算系数。 - **完备**: 在满足前述条件的函数空间里,正弦/余弦基底能"铺满",任何成员都可表示为它们的线性组合。 直观比喻:**一张无限细的"波形拼图"**,缺的哪块都能用合适频率的正弦波补上。 ## 2.2 物理含义:微分算子的特征函数 $\sin$ / $\cos$ 在求导后仍是"自己 × 常数",这让**微分方程**(振动、传热、波动)在频域里变成简单的乘法,极大简化求解。 --- # 3. 拆分后的"系数"怎么理解? - **幅度 $|F(\omega)|$**:该频率"灯泡"的亮度。 - **相位 $\arg F(\omega)$**:灯泡点亮时刻的"对齐"方式。 - **能量守恒(Parseval 定理)**:时域能量 = 频域能量;保证拆分不丢失信息。 --- # 4. 并非"只有这一种拆法" - **Wavelet(小波)**:用"会伸缩、会平移"的母小波作基底,更适合分析瞬时突变。 - **余弦变换 (DCT)**:JPEG 压缩常用;它其实是傅里叶变换在半波对称边界下的特例。 - **希尔伯特-黄变换、SVD、主成分**……都在别的正交基上做同类的"能量投影"。 选择正弦基是因为它**对线性系统最友好且数学性质超佳**;并不是唯一真理,但在绝大多数连续信号处理中足够强大。 --- # 5. 一句话收尾 > **傅里叶变换的本质**: > 在合适的函数空间内,**正弦 / 余弦波组构成一套完备、正交的基底**,任何满足条件的函数都能唯一地投影到这套基底上;频域系数告诉你"每根小波对原函数的贡献"。这就是"万物皆波"的数学依据,也是 FT 在工程与科学里无处不在的根源。 ## 1. “域”这个词先说明白 在数学里,**域(domain)**就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 **时域(time domain)**:自变量是“时间 tt”——你把信号看成随时间变化的一条曲线。 - **频域(frequency domain)**:自变量换成“频率 ff 或角频率 ω\omega”——你把同一信号拆解成若干正弦波(或余弦波)成分,并关心这些成分在不同频率上“有多强”。 > **一句话对比**: > > - 时域:**“它在什么时候振动?”** > > - 频域:**“它主要由哪些振动频率构成?”** > --- ## 2. 用三个直观比喻 |场景|时域视角|频域视角| |---|---|---| |**音乐**|看录音波形:横坐标是秒,纵坐标是空气压力|看频谱:横坐标是 Hz,纵坐标是各频率的能量;可直接看到低音鼓 60 Hz、女声 1 kHz…| |**照片**(二维信号)|原图像像素亮度随空间坐标变化|傅里叶谱告诉你图像里粗、细纹理各占多少;压缩算法据此去掉人眼不敏感的高频| |**机械振动**|记录梁的位移 vs. 时间|频域峰值对应固有振型;工程师据此判断共振风险| --- ## 3. 为什么要“两种看法”? 1. **信息分离** - 时域里不同信号可能缠在一起;到频域后往往分散成不同尖峰,互不干扰。 2. **运算简化** - 卷积在时域很麻烦,变到频域只需相乘(**卷积定理**)。滤波器设计、通信调制全靠这招。 3. **物理直观** - 很多系统(电路、振动、天线)的本质响应用频率说话:谐振峰、带宽、截止频率,一眼就能读。 --- ## 4. 数学定义(连续情形为例) - 时域信号:x(t)x(t) - **傅里叶变换** X(ω)=∫−∞∞x(t) e−jωt dtX(\omega)=\int_{-\infty}^{\infty}x(t)\,e^{-j\omega t}\,dt 输出 X(ω)X(\omega) 是复数,其模长 ∣X(ω)∣|X(\omega)| 给出幅度,辐角给出相位。 - **逆变换** x(t)=12π∫−∞∞X(ω) ejωt dωx(t)=\frac{1}{2\pi}\int_{-\infty}^{\infty}X(\omega)\,e^{j\omega t}\,d\omega 说明两种表示**完全等价**,只是坐标系不同。 > 对离散信号,一般用 **DFT / FFT**,思路相同,只是把积分换成有限求和。 --- ## 5. 时域 vs. 频域常见误区 1. **“变成频域就丢时间信息了吗?”** - 单纯的傅里叶变换确实不显式保留“哪一刻”发生,但你可以用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小波变换** 获得“频率随时间变化”的折中观察。 2. **“频域看着一堆复数不直观”** - 工程里常画 **幅度谱**(dB)和 **相位谱**,或者只关心幅度;复数只是为了在数学上统一表示振幅+相位。 3. **“高频=噪声,低频=信号”** - 不一定。语音的可懂度靠 300 Hz–4 kHz,但高保真音乐要到 20 kHz 才完整。同理,医学心电图中的细高频尖峰很可能代表病灶。 --- ## 6. 学会二者切换的实用场景 |应用|先在时域做什么|为什么要去频域| |---|---|---| |**音频降噪**|采集原始波形|在频谱上抑制 50 Hz 工频嗡声、高频白噪| |**无线通信**|发送离散符号|在 OFDM 中把宽带信道拆成多个窄带子载波,简化均衡| |**图像压缩**|得到像素矩阵|JPEG 用 DCT(余弦变换,傅里叶近亲)抓住低频能量,舍弃细微高频| |**结构健康监测**|贴加速度计测振动|频域裂缝诊断:共振频率漂移预示刚度下降| --- ## 7. 小结 - **时域**:关注“**信号随时间/空间的原始波形**”,直观但信息可能重叠。 - **频域**:关注“**组成该波形的各频率成分**”,利于分析、滤波和系统建模。 - **傅里叶变换** 像一座双向桥: - **从时到频**:拆解、看本质、做滤波; - **从频到时**:重建、合成、回现实。 > 学会在这两幅“坐标系”之间来回跳转,就像会说两种语言: > > - 时域给你“发生了什么”; > > - 频域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怎样处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