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声(breathy voice)是什么?**
在发声时,声门(两片声带之间的开口)本该在震动瞬间几乎完全闭合,再迅速打开。若声带无法充分闭合,仍留有缝隙,气流就会同时带出大量“ h ”一样的空气噪声——这就是“气声”。它听起来像是“声音里裹着一层风”,音色轻、虚、带沙沙感。
---
## 1 原理:声带半闭合 + 持续漏气
|过程|说明|
|---|---|
|**正常清晰嗓音**|声带周期性紧密闭合 → 气流被“切割”为均匀脉冲 → 声音扎实、明亮|
|**气声**|声带闭合不完全 → 间隙持续漏气 → 声音里掺杂“h”样噪声,能量损失|
> 想像你捏住充气口放气:完全捏住时气流断开,没有噪声;稍微松手留一条缝时,气体夹着嘶嘶声跑出,这就相当于声带闭合不全产生的气声。
---
## 2 常见原因
1. **技巧性使用**
- 流行、R&B 中为了营造慵懒、私密或纤弱的氛围(如 Billie Eilish、周杰伦低声段)。
- 在高音区做“混声—真声”过渡时,用少量气声柔化尖锐感。
2. **技术问题**
- **气息支撑弱**:横膈膜和肋间肌张力不足,气流冲击声带方式失衡。
- **声带机能不足**:疲劳、发炎或先天声带较薄,难以闭合。
- **喉位过高**:紧张导致声带难以靠拢。
---
## 3 判断:好听的“艺术气声” vs. 不健康的“漏气”
|指标|艺术气声|不健康漏气|
|---|---|---|
|音量|可控、仍具穿透力|小而飘,推不大|
|共鸣|口腔/头腔仍有共振|共鸣塌陷、缺乏立体感|
|耗气量|略高,但一口气能完成一句|很快缺氧,频繁换气|
|嗓子感受|轻松|干涩、易累或嘶哑|
---
## 4 练习与调控
1. **闭合训练:**
- **哼鸣(mm-mm)**:下颚微松,感觉上唇震动;让声带在小气流中充分闭合。
- **鸭子叫(quack)**或 **nay-nay**:稍带鼻音地模仿“小鸭嗒嗒”,训练边缘闭合。
2. **气流控制:**
- **吸—嘶(inhale-s-s-s)**:深吸后用“sss”匀速放气,感受腹部缓缓收缩。
- **纸片练习:** 将薄纸贴在面前,用持续气流让纸保持微微飘起,练稳定输出。
3. **协调练习:**
- 先用哼鸣找到闭合 → 加少量元音 a/e → 渐增气流与音量,保持闭合感。
4. **有意识使用气声:**
- 在一句的开头或结尾轻轻加入气声作修饰;中间主干仍用清晰嗓音,保证支撑。
---
## 5 小贴士
- **别把气声当“懒人唱法”**:它需要更精细的气息掌控,否则嗓子更累。
- **保持水分与休息**:声带缺水更难闭合,喝温水、避免长时间高声量说话。
- **录音自检**:录下自己,听是否过度漏气或压得过紧,及时调整。
- **若长期无法消除不受控的气声**,可能是声带病变或发声方法错误,建议就医或请声乐老师面诊。
---
**一句话总结**
> **“气声”是声带“开缝”时夹带的空气噪声。它既可能是刻意营造的柔和质感,也可能是气息支撑或声带闭合不足的信号。**
> 掌握正确的气息-声带协调,才能在需要时用它为歌曲增色,不需要时保持声音饱满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