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产品方法论〉》]]
产品经理不是靠人多,而是靠决策质量,产品经理=决策质量
产品经理做决策,关键是权衡取舍,分优先级。别人每天工作10小时,你每天工作15小时,那你的产出顶多提高50%。但如果你做了一个决策,做B项目而不做A项目,或者资源优先用于C项目,最终产出却可能差50倍,甚至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败。所以,分优先级,这个是优秀产品经理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地方。
做产品只看retention一个指标
下面给你画一棵「互联网产品经理能力树」——想像它是一棵分三层(树干→主干→细枝)的技能大树,便于查漏补缺、阶段成长。
---
下面把方案里常见的英文缩写按 “缩写 | 英文全称 | 中文含义 / 适用场景” 列成表,方便快速查阅。
| 缩写 | 英文全称 | 中文释义 / 在方案中的含义 |
| --------------- | ---------------------------------- | ----------------------------------------------- |
| P95 | 95th-percentile Latency | 95% 请求的响应时间不超过该值;常用来衡量尾延时。|
| ppt | Percentage Point | 百分点(并非 PowerPoint)。例如 “+0.5 ppt” 表示提升 0.5 个百分点。|
| CSAT | Customer Satisfaction | 客户满意度;通常用 1–5 分或 1–10 分量表调查。|
| DAU | Daily Active Users | 日活跃用户,用于估算样本量与流量基数。|
| CPC | Cost Per Click | 按点击计费的投放成本。|
| CPT | Cost Per Time(也有 Cost Per Tap 的用法)| 按投放时长(或按触达一次)计费的投放模式,此处用于站外买量预算测算。|
| SRE | 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站点可靠性工程;负责压测、监控、故障回退等。|
| Tag 聚类 |—| 将用户负面反馈标签进行聚类分析,判断集中劣势。|
| T–1 周 / T 日 |—| T 为正式上线目标日(文中暂定 07-10);T–1 周即上线前一周。|
| ROI | Return on Investment | 投产比;ROI > 0.79 意味着每花 1 元带来 ≥ 0.79 元收益。|
| NPS | Net Promoter Score | 净推荐值;衡量用户愿意推荐产品的程度。|
| | | |
> 如果还有别的缩写未覆盖,随时告诉我再补充!
## 🌳 树干:通用核心(PM Basic)
| 能力块 | 关键要素 | 常见实践 | |
| ----- | ------------------------- | ------------------------------ | --- |
| 产品思维 | 用户价值 ⇒ 业务价值 ⇒ 技术可行性 的三角平衡 | 五个为什么、MVP、小步快跑 | ✅ |
| 逻辑与表达 | 结构化思考、金字塔写作、精准沟通 | PRD、路演、跨部门对齐 | ✅ |
| 项目管理 | 里程碑拆解、资源协调、风险控制 | Scrum/Kanban、甘特图 | ✅ |
| 数据素养 | 指标体系设计、埋点、分析 & A/B | [[SQL]]、[[BI]]、[[RICE]]/MoSCoW | |
| 合作与领导 | 横向影响力、冲突管理、激励团队 | 1-on-1、设计/研发 Sync | ✅ |
| 自我驱动 | 主动学习、反馈循环、复盘 | OKR、Post-mortem | ✅ |
## 🌿 主干:业务与战略(PM Core)
1. 市场洞察 & 竞品分析
- 行业趋势、市场规模、竞品 Benchmark
- [[SWOT]]、Porter 五力、Jobs-to-Be-Done
2. 用户研究 & 体验设计
- 质化:访谈、可用性测试
- 量化:问卷、转化漏斗、NPS
- IA / UX / UI 基础,Figma / Axure 原型
3. 商业模式 & 增长机制
- 收费、[[广告]]、订阅、平台分成
- [[《增长黑客》]]、留存漏斗、飞轮效应
- 精细化运营、内容生态
4. 技术理解力
- Web / App 架构、API、数据库、缓存
- 基础算法与系统设计心智
- 新技术评估:AIGC、低代码、边缘计算
5. 战略规划 & 路线图
- Vision → Strategy → Tactic → Metric
- 多版本 Roadmap、资源博弈与优先级管理
- 全局资源平衡(人力 / 预算 / 时间)
## 🌱 细枝:可选深耕(PM Specialty)
| 专长方向 | 典型子技能 | 场景示例 |
| --------------- | ------------------------------------------ | ----------------- |
| 数据产品 | 指标建模、数据仓库、BI、机器学习 | 数据中台、[[推荐系统]] |
| [[用户增长 & 运营]] | SEO/ASO、裂变、用户分层、付费转化 | DAU/MAU 决战、GMV 提升 |
| B 端 / SaaS | 角色权限、租户模型、配置化、集成生态 | CRM、ERP、DevOps 工具 |
| 游戏 / 互动娱乐 | 关卡经济、付费点、社交机制 | F2P 游戏、虚拟运营 |
| 电商 / 支付 | 交易链路、结算、风控、物流 | 跨境电商、代付 |
| AI / 大模型 | Prompt Engineering、[[RAG]]、A/B vs [[RLHF]] | AI 伴侣、智能客服 |
| 国际化 | 本地化、合规(GDPR)、汇率 & 税务 | 多语言 SaaS、海外发行 |
| 安全 & 合规 | 数据安全、灰产对抗、隐私法规 | KYC、GDPR、CCPA |
| Web3 / Token 设计 | 智能合约、经济激励、链上数据 | GameFi、NFT 市场 |
---
## 🗺️ 成长路径建议
1. 0-1 年:打牢树干
- 跟着导师写 PRD、做发布;强迫自己用数据说话
- 练习“一分钟电梯演讲”和PRD 两页纸
2. 1-3 年:夯实主干
- 每半年负责一次核心 KPI;主导完整迭代闭环
- 读 10 份竞品财报 & 每月拆解 1 个新功能
3. 3-5 年:选择细枝
- 根据兴趣与业务需要,垂直深耕一条专长(例如数据增长 / SaaS)
- 复盘成功 & 失败项目,形成方法论,带新人
4. 5 年+:架构「森林」
- 驱动跨 BU 战略项目,负责 P&L
- 关注组织设计、人才梯队、生态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