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毛姆小说[[《刀锋》]]主角的原型就是维特根斯坦,两者在经历上有很多呼应的地方** [罗素](罗素.md) 是他的老师 **谌洪果(****1****)作为天才的维特根斯坦:禀赋** **土壤和** **使命** **早期维特根斯坦(以[《逻辑哲学论》](《逻辑哲学论》.md)为代表):** *日常语言有问题,需要重新建构一套和数学一样的人工语言去精确表意* 1. **语言的图像理论**: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能够描绘世界,语句就像是世界的逻辑图像。语句的结构反映了世界的结构,真语句是那些其结构与现实相符的语句。 2. **逻辑与世界的关系**:他提出了世界的本质是逻辑的,世界的所有可能状态都可以通过逻辑命题来表示,但逻辑本身并不描述任何事实,它只是显示出可能的形式。 3. **说与显示的区别**:有些东西是不能说的,只能被显示,如逻辑形式、伦理学和哲学本身的某些方面。那些超出语言表达范围的事物属于"不可说"的范畴。 **晚期维特根斯坦(以[[《哲学研究》]]为代表):** *日常语言没问题,是哲学家的使用有问题* 1. **语言游戏**:语言不再被看作是世界的镜像,而是被理解为在不同语境中使用的工具。不同的"语言游戏"有其自己的规则,就像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玩法。 2. **意义即用法**:词语的意义在于它们在语言中的使用,而不是它们所指代的事物。这颠覆了早期认为意义源于命名和指称的观点。 3. **家族相似性**:他用这个概念来解释一些词汇(如"游戏")如何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相似性联结起来,没有一个共同特征贯穿所有例证。 4. **对哲学问题的批判**:他认为许多传统的哲学问题源于对语言的误用,哲学的任务应当是解开语言使用的迷雾,而不是构建形而上学的理论。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对哲学、语言学、逻辑学以及后来的人工智能研究等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他的工作引导了语言哲学的"语言转向",使得哲学家们开始关注日常语言的使用及其带来的哲学问题。 5. 语言游戏: -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认为语言不是一种固定的、统一的系统,而是一系列在不同语境中使用的规则和约定。这一点启发了AI领域中的自然语言处理(NLP),因为它提示了语言理解需要考虑使用背景和语境,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固定的语法规则。 - 这种观点影响了AI在处理对话、语义理解和语境化信息处理时的方法设计。例如,现代的对话系统尝试模拟人类对话中的变化和灵活性。 6. 意义即用法: - 维特根斯坦的命题"意义即用法"暗示了语言意义依赖于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使用。这推动了AI研究中对基于使用的语义学习,以及如何让机器从大量的文本数据中学习语言的用法,从而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 7. 家族相似性: -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概念帮助AI研究人员理解概念如何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相似性而非严格的定义来识别。例如,在图像识别或分类任务中,AI系统可以学习识别对象的特征,即使这些特征在不同实例中并不完全相同。 8. 规则遵循: - 他在《哲学研究》中对规则遵循的讨论影响了AI中符号系统和计算的理解。维特根斯坦质疑了规则的机械性应用,指出即便是规则也需要在某种社区或实践中被解释和遵循,这对设计能够理解和遵循人类规则的AI系统有启示作用。 9. 私有语言论证: - 维特根斯坦的私有语言论证反对语言可以完全是私人性的,影响了AI设计者去考虑如何让AI理解和使用语言,其中语言必须通过公共的、可验证的标准来学习。 10. 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 - 他的思想促使AI研究者思考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能否真正"理解"语言的哲学讨论。这对于设计具有自主性和理解力的AI系统提供了理论争论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