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论 1. [项目驱动](项目驱动.md),[WBS](WBS.md) 拆分 2. 目标导向,目标的设定要满足 [SMART原则](SMART原则.md) 3. 由项目衍生出 [concept](2%20第二大脑/2%20飞轮/3%20项目系统/笔记系统/concept.md),待结项后将 node 归入 [AREA](AREA) 4. [Inbox](Inbox.md) 收集 ## 好处 1. 反向链接能提供一种独特的上下文信息 2. - 在几秒内找到你过去学到、接触或思考过的任何东西。- 花费更少的时间去寻找东西,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做你能做到的最好的、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 组织你的知识,并让他更好地驱动你的项目和目标前进。度过学生时代以后,很多东西没有必要强行记忆,因为不需要应试,只需要知道在需要的时候,快速找到它即可。 - 保存你最好的想法,这样你就不需要重复思考了。 - 连接你在生活的不同领域中产生的想法和注意模式,以便让你知道如何更好地生活。 - 采用一个可靠的系统,帮助你更自信更容易地分享工作成果。 - 由于这个可信赖的系统来跟踪你生活和工作的细节,你将有更多的时间放松和生活。 - 如果所有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没有一个体系将它们贯穿起来,你原有的知识无法帮助你学习新知识 [(2 封私信 / 17 条消息) hookmark - 搜索结果 - 知乎](https://www.zhihu.com/search?type=content&q=hookmark) ## 应该有哪几类文件 1. 「书目」(Biblography)、 2. 「目录」(Table of Content, TOC)、 3. 「索引」(Index) 4. 「[内容地图](内容地图)」(Map of Content, MOC)这四个概念。 5. 一元化收集的 [Inbox](Inbox.md) x:: [ACCESS 笔记组织法](ACCESS%20笔记组织法)、 - 索引笔记 - Atlas 文件夹中的 MOC 文件,及其他文件夹下面的 MOC 索引文件。 - 项目笔记 - Spaces 文件夹 - 闪念笔记 - Calendar 文件夹下的每日日志 - 文献笔记 - Sources 文件夹 - 永久笔记 - Cards 文件夹 - 视觉笔记 - Extras 文件夹 ## 如何给文件命名 1. map 性质的东西用@开头 ## 什么时候双链 1. ob 原生的 [双向链接](双向链接.md),[hookmark](hookmark.md) 工具 2. 找到领域内的大词、关键词做双链 ## 动作 1. 需要养成的 [习惯@](2%20第二大脑/2%20飞轮/2%20认知系统/习惯/习惯@.md):尝试定期将笔记库局部内容结构化,结构化的过程中,会有新的体会。 2. 一元化收集 inbox,项目式管理 vault ## 搜索 [搜索SOP](搜索SOP.md) [语义搜索](2%20第二大脑/1%20概念/4%20信息与模式/CS/人工智能/大模型/语义搜索.md) 闪念笔记对应 [滴答清单](滴答清单.md) 永久笔记、项目笔记对应 [PARA](2%20第二大脑/2%20沉淀/个人信息管理系统/PARA) <!-- more --> 博客的核心在于「最佳实践」栏目,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相信逻辑,追求完美的精神在作祟,哈哈。 我会把各个栏目中觉得已经学习、提炼、认知到位的一些思想或者操作,整理之后做成一篇最佳实践,放到该栏目中。 > 📌 传统的笔记系统中,主要问题是人们把某条笔记存放在了哪个主题下;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中,主要问题则是考虑想在哪个主题下再见到它。 > 大多数学生都会按主题甚至按研讨会和学期来整理材料,这就像按日期和商店对购买的商品进行分类一样,比如当你找不到裤子的时候,也许可以从一起购买的漂白剂附近找到。而卡片盒是学术界的集装箱,不必将不同的想法分开存放,所有内容都被标准化成相同的格式后存到同一个卡片盒中。不需要关注中间的步骤,也不需要试图把画线法、摘抄法或其他阅读技巧发展成一门学问,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的:发表有价值的观点。与自上而下按主题组织的存储系统相比,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越积累越有价值,而不是越积累越乱、越令人困惑。如果按主题分类,就会面临两难,要么在一个主题中加入越来越多的笔记,这样只会使笔记越来越难以被找到;要么在其中加入越来越多的主题和子主题,而这只会把混乱的情况转移到另一个层面。相比之下,传统的笔记系统是为了找到你意图搜索的东西,让你的大脑疲于回忆,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则是为了给你呈现你已经忘记的想法,让你的大脑专注于思考。卡片盒笔记系统虽然是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无须面对主题太多或太少的权衡问题,但如果胡乱往里面添加笔记,它也会失去价值。只有当我们的目标是达到群聚效应的最佳点时,它才能发挥自身优势,而这个最佳点不仅取决于笔记的数量,还取决于笔记的质量和处理方式。要达到群聚效应的最佳点,关键是要分清楚三类笔记。 > > 1.*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这类笔记只是对收集信息起提醒作用,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来写,最后会在一两天内被扔进垃圾桶。 > 2.*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这种笔记以一种永久可以理解的方式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并且永远不会被扔掉。它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存放在同一个地方,或者是在文献管理系统中,或者按出版标准写好放在卡片盒中。 > 3.*项目笔记*(Project Notes):它们只与某一特定项目有关,保存在特定项目的文件夹内,项目结束后即可丢弃或存档。 - 自己能驾驭(Hold 住) - 正式工作中磨合(压测) - 做出成果(信仰充值) - 敢于放弃(等待时机)